近日,廉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一例内镜下胃石碎石取石术,为一位被巨大胃石折磨的九旬老人解除病痛。在面对患者如“顽童”般抗拒检查与治疗的情况下,消化内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与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方寸内镜间书写了医者仁心的温情篇章。
据了解,患者为90岁男性,因“呕血5小时”于4月16日入院,此前曾有胃溃疡胃部分切除和胆囊切除的手术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暂予禁食、抑酸护胃、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必要时可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
在诊疗过程中,患者不配合胃镜检查,出现反复拔镜的抗拒行为,这给诊疗工作带来了挑战。4月17日首次胃镜检查,发现齿状线上散在纵行糜烂灶,最长约15mm,相互不融合,胃底-体有大量食物残渣,考虑胃潴留,医院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护胃、洗胃、补液等对症及支持治疗;26日再次进行胃镜检查,因患者不配合仅看到胃体有大量食糜潴留,食管有胃管留置,粘膜见部分食糜潴留,未见静脉曲张,继续予对症治疗;29日复查胃镜,见到胃体有潴留和一黑色球状固体,胃镜接触觉硬度高,无法绕过球状潴留物继续进入,因患者仍不配合检查而退镜,考虑胃石形成。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溃疡存在,且判断该溃疡与胃石长时间压迫密切相关。若胃石不能及时处理,溃疡面临反复出血或穿孔的极高风险,病情每拖延一刻,患者的生命健康就多一分威胁。
4月17日胃镜检查:胃潴留
4月26日胃镜检查:胃潴留
4月29日胃镜检查:胃潴留及胃石形成
溃疡
面对患者的抗拒和不配合,消化内科团队始终保持耐心与责任感,他们不断安抚患者情绪,与家属充分沟通。5月2日,当再次胃镜检查发现胃腔内有最大直径约10cm的巨大团块状食物团呈结石状。考虑患者胃石巨大,无法直接取出,且因消化道出血症状来诊,有外科手术指征。“如果我们消化内科不为患者进行内镜处理的话,患者处于90岁高龄,身体条件差,进行外科手术的风险极高,相比较之下,外科手术更不利于患者恢复。”消化内科叶营主任带领团队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当即决定采用分次碎石治疗的方案,尽可能将手术对患者的影响降低。
碎石治疗
碎石治疗
在经过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后,消化内科团队决定采用内镜下分次碎石及取石术。术中,消化内科团队不仅要克服技术上的难题,还要应对患者的不配合以及胃腔散发的弥漫恶臭。消化内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感,历经三次内镜下碎石及一次内镜下取石,最终成功为患者解除了病痛,让患者顺利出院。患者家属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深受感动,反复夸赞消化内科团队:“从没见过这么有耐心及责任心的医生。” 这番发自肺腑的表扬,是对消化内科团队最好的肯定。
取出的胃石
碎石及取石后
此次诊疗过程,充分展现了廉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的耐心与担当,也彰显了消化内科胃石内镜治疗的技术水平,为高龄患者的消化道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普:胃里长“石头”?关于胃石,你需要知道这些!
一、什么是胃石?胃石,医学上称为“胃结块症”或“胃石症”,是指某些物质在胃内聚集形成的坚硬团块。这些“石头”可不是真正的矿物质结石,而是由食物残渣、毛发或其他异物在胃酸作用下凝结而成的特殊团块。
二、胃石的种类植物性胃石:最常见,占所有胃石的60%以上。多因食用柿子、山楂、黑枣等富含鞣酸的食物引起。毛发性胃石:多见于有异食癖的人群,因长期吞食毛发形成。混合性胃石:由食物残渣、药物、毛发等混合组成。乳石: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与喂养不当有关。
三、为什么会得胃石?饮食因素:空腹大量食用柿子、山楂等;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胃功能异常:胃酸分泌异常;胃动力不足(如糖尿病患者);胃部手术后。特殊行为:异食癖(如吃头发、泥土等);精神心理疾病。
四、胃石有哪些症状?早期:上腹部不适、饱胀感、食欲下降。中期: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严重时:可能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五、如何诊断胃石?胃镜检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腹部超声;CT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潜血等。
六、胃石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口服碳酸饮料(如可乐);服用胃动力药物;中药治疗。内镜治疗:胃镜下碎石;胃镜下取石。手术治疗:适用于巨大胃石或出现并发症者。
七、如何预防胃石?饮食注意:避免空腹吃柿子、山楂等;吃柿子时不要同时吃高蛋白食物;细嚼慢咽。生活习惯:纠正异食癖;保持规律饮食。特殊人群:胃部手术后者要注意饮食;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
八、关于胃石的常见误区误区1:胃石会自己排出来误区2:喝可乐能治好所有胃石误区3:胃石不疼就不用管九、什么时候该看医生?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立即就医:持续上腹部疼痛超过3天;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体重明显下降。温馨提示:胃石虽然不算常见病,但一旦发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胃石。胃部不适别硬撑,及时检查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