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人民医院 - 百姓平安健康和谐的家园

您的位置:首页>医院动态
【廉医健康管家】屏幕那端的守护:一份跨越距离的温暖约定
发布日期:2025-07-25    浏览次数:32

 黄春华作为廉江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的健康管家,每天穿梭在病房间,见过太多家属的牵挂与焦虑,而患者小见(化名)一家的故事,尤其让她难忘。

图片

 小见(化名),是一个3岁的男孩子,因反复发热10天,咳嗽7天,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2025年7月5日转至廉江市人民医院继续治疗,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办理入院时,孩子妈妈龙女士一直紧锁着眉头,她因为工作的原因必须马上回中山,只能把孩子托付给70岁的爷爷照顾。可爷爷不仅年事已高,还不会讲白话或普通话,面对医生口中的“细菌性肺炎”“对症治疗”的情况解释,他多半只能茫然点头,那些专业术语对他而言,与天书无异。

 就在龙女士焦灼不安时,护士给她递来一张印着普通儿科健康管家二维码的卡片:“您加一下病房管家的微信吧,孩子的情况我们会随时跟您说。”龙女士紧紧攥住卡片,仿佛抓住了茫茫大海中的救生筏。她太清楚,公公听不懂复杂的病情解释,自己又不能陪在孩子身边,这句“随时”成了最踏实的承诺。

图片  图片

 从那天起,黄春华的微信成了连接中山与病房的桥梁,她作为健康管家的承诺从未落空。每天清晨查完房,黄春华都会第一时间给龙女士发消息:“龙女士,医生刚查完房。小见凌晨体温 37.4℃,比昨天降了些,咳嗽也稍微好转,早上喝了小半碗粥,精神好多了,刚才还笑着跟我挥手呢。” 她知道这些细节能让远方的妈妈安心,所以连孩子是否笑出声、吃了多少饭都一一记下。

 午间做雾化时,黄春华会及时把治疗进展转达给龙女士:“医生今天给小见加了雾化治疗,小见一开始有点怕面罩,我们拿了个小熊给他做示范,现在能乖乖做完了,结束后还自己把面罩递回来呢。”傍晚测完体温,黄春华又会准时报平安:“今晚测量体温36.8℃已恢复正常,咳嗽也减少了。晚上小见还吃了半碗多面条,您放心休息。”孩子的体温曲线,甚至护士给孩子剪指甲、换了干净床单这些小事,黄春华也会随手记录,变成清晰的文字传递给龙女士。因为她知道,这些琐碎细节正是妈妈最想知道的日常,让龙女士即使与孩子分隔两地,也不用再对着空白的对话框焦虑猜测,不用反复拨打孩子爷爷的电话断断续续获取孩子的信息。那些带着细节的文字,像春日暖阳一点点熨平龙女士心头的褶皱。

 小见渐渐康复,但在出院当天却遇到了新难题。医生建议回家后继续雾化吸入巩固治疗,但雾化药需门诊开具。对年迈且语言不通的爷爷来说,挂号、找医生开处方、取药这一连串流程,每一步都像是要翻越一座高山。他抱着孩子茫然坐在病床旁,眼神里满是无措的困顿。黄春华看出了爷爷的难处,立刻俯下身对爷爷说:“爷爷别担心,我来帮您联系孩子妈妈处理。”

 电话里,黄春华一步一步教龙女士用手机在廉江市人民医院公众号上进行操作:“您点‘导诊’,‘预约挂号’,选‘儿科(普儿)门诊’,今天的号还有,选这位医生......对,阅读挂号须知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选择孩子名字,点医保挂号就行。”听着她在电话那头说 “预约成功了”,黄春华仿佛能看到她松了口气的样子。挂了电话,黄春华又跟爷爷比划着解释:“您办理出院后直接去门诊药房取药,医生已经开好了,不用再排队等了。”爷爷听懂了,拉着她的手连声道谢:“谢谢你黄管家,你可真是帮大忙了!”

 龙女士给黄春华发来长长的感谢消息:“真的谢谢你了,让我在这边能安心工作,也能放心孩子。”黄春华回复她:“这是我应该做的,孩子好好的比啥都强。”家属的认同,也是对健康管家工作的肯定,每次收到这样的认可,黄春华都觉得特别温暖——健康管家的工作,不就是要成为家属的“千里眼”和“定心丸”吗?

 看着爷爷带着痊愈的小见走出病房,夕阳正好洒在他们身上,远在中山的龙女士,一定也感受到了这份温暖。屏幕这端的健康管家,每天记录着病情变化、传递着琐碎日常、解决着突发难题,隔着屏幕的守护就是想让每一份跨越距离的牵挂,都能落进稳稳的安心里。这大概就是健康管家工作的意义:用专业与耐心,在病房与家属之间架起一座温暖的桥梁,让守护从不缺席。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