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命,有序摄入食物的过程,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是各种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生,引起经口进食困难。安全进食是指经口摄入食物后顺利进入胃内,避免呛咳、误吸入、食物反流等不良反应发生。吞咽障碍人群如何安全进食,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就这一内容展开科普。
1.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吞咽过程中,食物通过咽-食管遇到阻碍,无法顺利通过的情况。吞咽障碍的发生原因复杂,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机械性和动力性。机械性吞咽障碍系咽或食管由于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管腔狭窄、压迫出现症状,表现形式也较典型,尤其是肿瘤者症状会有渐进性加重。动力性吞咽障碍是指吞咽反射运动障碍,使食物不能从口腔顺利地运送到胃。常见的是运动神经元病变,也可由咽肌痉挛或吞咽神经抑制失常引起;还可由咽肌或食管平滑肌收缩无力引起的麻痹或收缩异常发生,常常在老年人出现。
2.引起吞咽障碍的相关疾病有哪些?
可引起吞咽障碍的疾病较多,主要包括:
①口咽喉疾病:口腔炎、扁桃体炎、急性喉炎、咽喉部肿瘤,都可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生。
②食管疾病:食管炎、胃食管反流、食管肿瘤、食管裂孔疝等疾病,也可诱发该病的发生。
③食管周围病变:食管周围组织发生病变,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比较常见的有甲状腺肿大、进步中路、纵膈肿瘤等。
④神经肌肉疾病:脑干肿瘤、脑卒中、肌肉病变、代谢性神经肌病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
3.吞咽障碍人群进食的风险有哪些?
吞咽障碍人群在进食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分享:
①吸入性肺炎:吞咽障碍患者容易出现隐性误吸入,即误吸入时无明显呛咳症状,容易诱发休息肺炎。
②咳嗽:吞咽过程异常容易引起咳嗽、呛咳等症状。
③恶心干呕:吞咽障碍患者容易引起食物反流,可诱发恶心干呕、腹部肌肉收缩等症状。
4.吞咽障碍人群如何安全进食?
①合理选择食物:吞咽障碍患者在安全进食中,需要合理选择食物类型。首先需要将硬质食物变软,例如将苹果捣碎后食用,方便患者咀嚼;同时需要让食物变得粘稠,可以在液体食物中加入一定的食品,例如在水中加入芝麻糊,增加粘稠度,降低食物在食道中的流动。同时应该避免食用容易液固分相的食物,例如将肉汤加入食物中混合食用。最好选择质地均匀、顺滑的食物,例如使用破壁机、搅拌机将食物打碎,制成糊状、稀泥状。
②调整进食体位:吞咽障碍患者在进食时,最好抬高床头30~60°,患者头部需要偏向健侧,颈部保持向前弯曲,避免误吸入的情况发生。若患者病情良好,可端坐位进食。
③合理选择进食餐具:最好为患者准备容易抓取、不容易黏附食物的勺子,桌上需要放置防滑垫,并准备刻度的吸管杯,容易控制患者的进食量。
④进食速度均匀:吞咽障碍患者的进食速度慢,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进食时间,需要控制在30~45分钟。
⑤合理控制进食量:在进食时,患者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少量食物开始,第一口最好以2~4mL为宜,之后逐步增加进食量,但是每口最好不要超过10mL,避免呛咳、误吸入的情况发生。
⑥注意事项:在患者进食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状况,可以播放音乐,让患者保持轻松的心情,确保患者安全进食。进食时不要与患者说话,避免不小心呛咳。同时也应该避免强迫喂食。在喂食时,需要将食物放在健侧的舌中后部,可以用勺子背部轻压舌部,能够刺激患者吞咽。
总结
吞咽障碍的出现,会影响患者的进食状况,因此需要做好相关干预措施,确保患者进食安全,减少呛咳、误吸入等情况发生,确保患者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
文字 | 康复医学科韩美
图片 |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